禹之鼎简介
禹之鼎(1647年—1716年),中国清代画家。字尚吉,一字尚基,一作尚稽,号慎斋。后寄籍江都。擅山水、人物、花鸟、走兽,尤精肖像。初师蓝瑛,后取法宋元诸家,转益各师,精于临摹,功底扎实。肖像画名重一时,有白描、设色两种面貌,皆能曲尽其妙。形象逼真,生动传神。有《骑牛南还图》、《放鹇图》、《王原祁艺菊图》等传世。
禹之鼎是清代康熙年间著名画家,擅长人物,尤以肖像著称。入京供奉内廷后,
誉满京师,“一时名人小像皆出其手”(清·秦祖永《桐阴论画》)。然而,关于他的生平,画史记载却极简略,可能基于他是宫廷画家而非文人士大夫之故。所幸他结识的许多王公大臣在所著诗文或所题画跋中,披露了他的一些行迹。禹之鼎的一生大致可分成4个时期:33岁以前为早年,居乡习画,主攻肖像;34岁至39岁为壮年,入京供奉,出使琉球;40岁至50岁为中年,名誉京师,创作鼎盛:50岁至70岁为晚年,功成名就,孜求拓展。
禹之鼎生于清顺治四年(1647年),字尚吉,亦作上吉、尚基、尚稽,号慎斋。本籍扬州府兴化县人,后寄籍江都。因扬州、江都古称广陵,故自署常称“广陵”人。
禹之鼎出身比较贫寒,咸丰《兴化县志·禹之鼎传》记:“幼微贱,落拓不偶。”十余岁时曾为李氏“青衣”,即童仆。据《清稗类钞》载:“初为李氏青衣,公事毕,窃弄笔墨,主人教其专习绘事。”李氏为兴化四大姓之一,是明末吏部尚书李春芳后裔,族人多善绘画。禹之鼎在李家当童仆,主人教其习画,这当是他最早的画业启蒙。画史还记他“幼师蓝瑛”,其时蓝瑛已72岁,不可能收十余岁的小孩为弟子。禹之鼎习蓝瑛笔墨,很可能就由主人传授。禹之鼎20余岁时,在家乡已小有名气,并以肖像画著称。他结识了不少当地的名人和画家,并为他们画像。如23岁左右时曾为吴伟业写照。吴伟业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、画家,“画中九友”之一,与董其昌、王时敏友善,其时已60余岁,请后生禹氏写照,可见他对禹氏的器重。康熙十三年时,著名学者徐乾学翰林来扬州,与书法家姜宸英、诗人汪懋麟集饮于汪氏“爱园”,禹之鼎也应邀出席,为记录此次聚会,即命禹氏貌三人像作《三子联句图》卷。时年28岁的禹之鼎得以参加这样的名公朝臣聚会,并为之作图以记,可见其在扬州画名之显。…